close
【聯合新聞網 記者鄭朝陽、佩君/報導】
防曬美白隔離霜、化妝水、面膜等DIY化妝品正大行其道,許多人因此大發利市,不少消費者也趨之若鶩,但台北市議員陳永德實際查訪多家化工材料行發現,這些材料行多半是沒有依法登記的違規化妝品業者,而其DIY製作販賣的化妝品和保養品(新聞、網站),完全沒有合格的標示,違規廣告、標示不清、成分不明的比比皆是,甚至有些產品是直接在大馬路旁的騎樓或人行道調配製作,宛如毫無衛生管理規範的黑色地帶。
陳永德強力要求北市衛生局率先稽查,保障消費者權益與健康,衛生局已承諾稽查行動隨即展開,對於無照製造化妝品擅自販賣的業者,一經查獲將移送法辦;即使是合法業者自行DIY,未依規定標示化妝品成分和檢驗合格證明者,也可處罰十萬元以下罰金。

DIY保養品有其必然的風險,像「肌膚安全無人把關」、「出問題求償無門」、「無原料品質保證」等,修平技術學院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兼任講師張麗卿說,根本問題出在消費者購買原料時,根本不了解原料品質和活性,更不用說經過混合後產生的化學變化。這種保養品隨便塗抹在肌膚上,輕則沒有效果,重則有可能抹在肌膚上的是致癌物質。

張麗卿認為,這簡直是把自己當成化妝品測試的白老鼠,缺乏縝密謹慎的專業概念,風險相當高。以防腐劑為例,其實防腐劑有數十種之多,從安全性來考量,不同物質需要採用不同的防腐劑,化工材料行銷售員多半壓根沒有專業知識,外表和真實構成物難免會出現非常大的落差。

陳永德指出,目前市面上運用各種配方製作DIY化妝品越來越多,老牌及新開的化工原料行也紛紛轉型,成為化妝品零售及批發商。一家化工材料行業者透露,他們的DIY化妝品和保養品通路包括直銷、零售、批發,乃至於美容中心,一個月的營收超過百萬元。

他發現,大部分化工材料行的營利項目登記,並沒有化妝品這一項,交易時也都無法提出發票證明,造成嚴重的逃漏稅問題。他說,如果一家材料行的營收超過百萬,十家就超過千萬元,由此可見國家稅收短收的情形十分嚴重。

雖然衛生署在84年公告,一般化妝品免備查,製作生產後如未主動送衛生署抽驗,地方衛生機關也應該主動抽驗,但陳永德認為,這種DIY化妝品、保養品產地來源有問題,主管機關不能等到上市後再查,消費者可能早就身受其害。

在市議員猛力砲轟下,北市商業管理處、警察局等相關單位承諾,將分別從「違規營業」、「是否非法製造化妝品」、「占用騎樓」、「化工材料行兼賣DIY化妝品」等主管業務,在一個月內進行清查,並依法處分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lmsp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